您现在的位置:勤学网首页 > 教育知识 > 教育学习 > >多角度阅读《木兰诗》

多角度阅读《木兰诗》

10-20 08:02| 栏目:教育学习| 浏览次数:1936

标签:,学习方法 多角度阅读《木兰诗》,http://www.qinxue6.com,

   《木兰诗》千古传诵,木兰人人喜爱,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古代民众的思想感情。多角度阅读,可以多角度了解古代民众的思想感情。

可以说,《木兰诗》是一个伟大的发现,是对女性潜力的伟大发现。鲁迅先生曾用“勇毅”二字概括中国女性的非凡品质,在古代社会,女性是受压抑和歧视的。《木兰诗》则是反传统的,诗的潜台词就是“谁说女子不如男?”这首诗处处用男子来衬托木兰。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”木兰是凯旋的壮士,胜利的英雄,凭她的功劳,可官至尚书郎。可以想见,十年征战,木兰是何等善战,何等神武,何等顽强,何等机智,何等悍!真所谓“巾帼不让须眉”!在轻视妇女的时代,《木兰诗》的出现,把赞歌献给女子,教训了大男子主义,不是具有反传统的意义吗?值得大书一笔的是,该诗称赞女性的美,不仅仅限于容貌美,体态美,更侧重的则是性格美、意志美。

爱国的观念,是阅读的又一个角度。木兰投身的战争是一场什么战争呢?“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”,可见是与胡人作战,是为抵御胡人南侵而战。既然这在当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,木兰代父从军,保家卫国,就具有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。因此木兰从军的爱国壮举是应该称颂的。

孝的观念,是阅读的另一个角度。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木兰是孝的楷模。国难当头,全民族理当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长城。征兵对象是木兰的父亲,父亲年纪大了,木兰不忍心让父亲出征,把一切艰难危险自己挑起来,让父亲在家安享晚年。木兰的孝心真是感天动地。

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观察,也是挺有意思的。“木兰不用尚书郎;愿驰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”这里表现了可贵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。当然,这里有木兰性别的因素,她总不能永远女扮男装下去,她也有爱情婚姻,也需要家庭。但是,作为功臣,性别已经不成为障碍,她可以说出真相。这里关键还在于木兰没有丝毫权势欲,在别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,而她却是等闲视之,毫不动心。她杀敌立功,只为保家卫国,不为高官厚禄。

再看木兰的柔情。木兰自有女性的柔情。代父从军,并非不爱红妆爱武装,而是不能不武装,一旦回归故里,她就恢复了女性的本真状态,她可以尽展女性的风姿,再现女性的娇媚。在融洽的亲情中,在温馨的家庭里,她又柔情似水。木兰既有刚性,又有柔性,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兼而有之。

《木兰诗》所歌唱的不是战争与女性的关系吗?这个角度也值得探析。木兰是女扮男装投身行伍的,她走出闺房,奔向万里疆场,她赢得了皇上的接见,朝廷的重赏。对于木兰来说,这是一次大解放。妇女解放运动形成波澜壮阔之势是千百年以后的事情。二十世纪,不少女性就是通过参军参战走上妇女解放道路的,而木兰则是古代的先例。经过战争历练的木兰真是从容大方,不是“伙伴”来看她,而是她自己出门看伙伴,敢于这样抛头露面,不是很有点新女性的风采吗?

当然,还可以分析我们民族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观念。《木兰诗》既写了战争生活,又写了和平生活,而十年征战只是一笔带过,重新开始的和平生活则是浓墨重彩、不惜笔墨,这是很能表现我们民族的战争观、和平观的。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,我们民族是爱好和平的,但不会忘记战争,更不会漠视潜在的战争因素。
 


作者: 来源:  多角度阅读《木兰诗》